11月27日,銀監會首席律師劉福壽在“《財經》年會2021”上透露,互聯網金融風險明顯下降,全國實際運營的P2P網貸機構由高峰時期的約5000家逐漸壓降,到今年11月中旬完全歸零!
P2P是一個讓人又愛又恨的行業。P2P剛出來的頭幾年,那時候非常火爆,很多人投資P2P,獲得豐厚的回報。2014年之前,很多人投資P2P的年化收益率可以達到15%以上。當時很多人投資P2P行業,幾年內資產翻倍,於是大量的人開始湧入這個行業。
而且P2P行業很凶,但也很凶。
一、 P2P行業野蠻生長,巔峰時期平台數量超過6000家。
P2P這種商業模式其實最早誕生於美國。2005年,美國第一家P2P網貸平台prosper成立。自此,全球P2P行業進入發展階段,傳入中國後,獲得了前所未有的發展。
2007年,國內首家P2P網貸平台在上海成立。當時中國的P2P行業還處於嚐試階段,進入這個行業的企業並不多。到2009年,紅嶺創投正式上線,他們開創了P2P平台的風險撥備墊付模式,保證本金墊付。
進入2012年後,國內P2P平台的數量開始增加,很多市場上比較有影響力的平台都是在2012年前後正式成立的。比如,累計交易規模最大的金鹿成立於2012年,團貸網於2012年正式上線。僅2012年一年,中國P2P平台數量就從20家左右迅速增長到240家。
進入2013年後,P2P行業進入野蠻生長階段,平均每天新增3家以上的P2P平台。截至2013年底,中國P2P平台數量已達1372家。
雖然2014年P2P行業出現了一些問題,很多平台都在打雷,但依然沒能阻擋P2P的進步。之後各種P2P平台不斷湧現,每年以近千家的速度增長。截至2019年1月底,中國P2P平台累計數量已達6497家。
二、 P2P行業門檻低,各種亂象叢生,結果導致爆雷不斷。
大家都知道中國金融業的監管非常嚴格。目前,所有的銀行、保險、信托、基金都必須經過銀監會等相關部門的批準,才能正常開展業務。
但P2P行業從誕生的那一天起,就繞開了監管,打著互聯網金融的旗號野蠻生產。這些平台很多都沒有金融資質,甚至很多都是隨便找幾個人買個平台框架的小企業。
因為P2P的進入門檻很低,結果就是所有的貓狗都進入了這個行業。但是很多進入P2P行業的人並不是真的在做金融信息中介業務,他們完全是在為自己融資,也就是打著P2P的旗號吸收大眾的投資,然後拿這些錢去做自己的項目。說白了就是集資詐騙。
正因為如此,從2014年開始,出現了很多平台自籌資金、破標、虛構融資項目,甚至有一些平台高管拿著投資人的錢大手大腳地花錢,完全是在走鋼絲。而很多平台的危險運營模式之所以能繼續運營,就是通過借新還舊的方式讓平台保持運轉。
但是,沒有投資標的和收入來源的P2P平台畢竟是空中樓閣。一旦他們不能吸收新的投資,資金鏈隨時可能斷裂。所以從2014年開始,一些平台開始爆發,這些平台裏麵有很多百億級的大平台。
比如2015年,礦爆平台涉案金額超過500億元,涉及投資人超過100萬,人均損失達5萬元。
最典型的是e租寶事件,成立於2014年2月25日。當年7月21日,e租寶平台正式上線,隨後推出了很多產品。之後借助狂轟濫炸的廣告和大量店鋪,迅速吸納了眾多投資者。
當時他們打著“一元投資,隨時贖回,高收益低風險”的旗號,把大大小小的客戶一網打盡,僅用一半時間就募集了500多億資金,涉及投資者約90萬人。
但是,這500億資金並沒有相應的融資項目,更多的是
構項目等方式拿這些錢自己去揮霍了,據警方調查數據顯示,e租寶95%的項目都是虛假的,那e租寶吸收這麽大的錢他們都拿去做什麽了呢?這裏麵有很大一部分資金都被公司高管拿去揮霍了。比如e租寶的實際控製人丁寧贈與他人的現金、房產、車輛、奢侈品的價值就達10餘億元,僅僅是對張敏一人,丁寧就贈送她價值1.3億元的新加坡別墅,價值1,200萬的粉鑽戒指,豪華轎車,名表,還有獎勵5.5億元現金;另外整個鈺誠集團大概有80名高管拿著上百萬的年薪,單是2015年11月鈺誠集團給員工發放的工資就達到8億元。
實際上P2P行業很多平台都有e租寶這種跡象,他們通過虛構項目、大量投放廣告來吸收投資者的錢,然後再拿投資者的錢去揮霍,這種亂象非常普遍。
而在這些大平台出現問題之後,最終受傷的是廣大投資者,而且影響的麵非常廣,畢竟這些平台動不動就是幾十億甚至上百億,其影響的用戶少的幾萬人,多的幾十萬人都有,而這裏麵每一個投資者的損失背後,可是很多家庭一起遭殃。
三、行業監管更嚴,大量平台失聯或倒閉。
因為平台亂象叢生,在資金鏈斷裂之後,很多平台都開始出現了問題,從2014年開始,P2P平台就開始出現問題,當年就已經有20多家平台爆雷,隨後每年新增的爆雷平台不斷增多,這讓很多投資者蒙受了巨大的損失。
看到P2P行業這種亂象之後,監管部門鐵拳切入,開始對P2P行業進行嚴厲的監管,2016年8月,《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》正式發布,這個管理辦法從備案管理到業務規則與風險管理等方麵,為P2P立下規矩;同樣是在2016年,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正式成立,重點整治問題就包括P2P網絡借貸問題。
到了2018年,銀保監會將P2P納入監管範疇,銀保監會監管管理人員配置正式發布,至此,P2P平台正式被監管, P2P平台也正式進入了整頓階段,隨後P2P平台引來了集中爆雷期,很多平台都出現了失聯、資金兌付困難等問題。
截止2020年上半年,全國P2P問題平台累計已經達到5799家,這裏麵平台失聯占比達到52.27%,提現困難平台達到17.89%,詐騙平台占比3.07%,暫停運營平台達到12.33%。
四、截止目前正常運營的P2P平台是0家,死亡率100%。
經過監管整頓之後,目前絕大多數P2P平台都已經關閉,真正還在堅持運營的也就幾十家,還在正常開展業務的就更少了。
比如在10月20日舉辦的2020年金融街論壇年會上,銀保監會副主席梁濤就表示互聯網金融風險的形勢根本好轉,全國實際運營的P2P網貸機構已經由高峰時期的5000家降到9月末的6家。
而在11月6日銀保監會首席律師劉福濤則表示,互聯網金融風險形勢根本好轉,全國實際運營P2P網貸機構已由高峰時期約5000家壓降到目前的3家,借貸規模及參與人數連續28個月下降。
到了11月中旬,正常運營的P2P平台更是歸零。
從最巔峰時期的6400多家壓縮到目前的0家,相當於P2P平台已經100%關閉,從2007年我國第1家P2P平台成立,到目前全部關閉,13年時間,我國是P2P行業就像潮水一樣,巔峰時期潮水洶湧,行業一片欣欣向榮,而潮水退去之後發現絕大多數平台其實都是在裸泳。
現在絕大多數P2P平台已經關閉, P2P行業回歸到了寂靜當中,麵對這種局麵,有人喜有人憂,但至少大家以後不用擔心被P2P平台坑蒙拐騙了。
本文到此結束,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。